金融聚焦

华泰证券研究:乘势而上,政治局会议后的政策新思路、新部署


  • 时间:2024-05-07 08:28:18
  • 浏览:138

过去半个月是中央进行季度形势总结和政策再部署政策窗口期。

政策呈现五大主线:

一是4月底政治局会议召开,公布三中全会时间和议题,并肯定经济开局良好。政策定调偏积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要靠前发力,消除近期市场关于政策节奏和力度放缓的担忧。

二是高层考察调研频繁,总书记考察上海并召开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西部战略大后方定位逐渐清晰。总理调研上海车展并会见马斯克,承诺中国市场将始终向外企敞开,特斯拉FSD落地取得关键进展。

三是政策前瞻重心聚焦房地产新思路。聚焦去库存,城投收储和土地供给两端发力,配套财政货币资金是关键。

四是财经部委密集发声,汽车以旧换新等稳增长配套细则落地。

五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密集落地。

核心观点

政策定调:政治局会议定调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着眼靠前发力

政治局会议肯定一季度良好开局,政策基调整体积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着眼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确定宏观政策。特别国债有望及早发行,降准降息未来可期。过去半个月,稳增长政策正加快部署,发改委表示将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财政部表示将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人民银行则回应资金空转、利率汇率等关切。

高层动态:上海考察加强战略腹地建设,出访欧洲柔性外交尽显

高层考察调研释放长期战略导向。总书记考察上海,一个主攻方向即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条红线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总理调研上海车展并会见特斯拉马斯克,承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中国展开元首外交,主席时隔五年再度访欧,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政策前瞻:地产新思路 供需两端发力,聚焦钱从哪里来?

政治局会议房地产新提法,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房产政策,政策转向更大力度去库存,从供需两端发力。需求端,地方政府纷纷展开以旧换新行动;供给端,地方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其中,钱从哪里来引人关注。关注下一步配套资金落地情况。

资本市场:强监管、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

新“国九条”的“1+N”政策体系密集落地:佣金新规、科创16条相继公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要求提高,沪深交易所9项配套落地。证监会主席吴清带队专题调研,正确“上市观“、看门人职责”、长期投资理念、“三个过硬”强监管理念深入人心。监管强化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禁令,入股禁止期从3年扩至10年,并扩围至直系亲属。

后续关注:关注三中全会、房地产&化债新思路及财政货币政策跟踪

1)关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各项议题官方预热和引导;重点关注7月份之前的历次政治局、中央财经委、深改委会议相关安排;有关深化改革议题则重点关注财税、金融、科技、土地、户籍、国企、养老等领域改革措施出台。

2)持续关注房地产和化债新思路如何落地,地方楼市以旧换新实践模式及中央财政及货币资金配套是重点;关注12个省份地方化债政策边际调整情况。

3)政治局定调后,后续宏观及产业政策落地跟踪。财政货币方面,关注2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点、节奏及发行方式,以及货币政策如何配合(降准降息)。

风险提示:1)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

正文

高层动态:政治局会议、元首外交、上海考察、中美五点共识

4月份中下旬,政治局会议传递最新经济政策导向,肯定一季度良好开局,政策基调整体积极,强调“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着眼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确定宏观政策。高层考察调研频繁,总书记考察上海并召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一个主攻方向即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一条红线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强调西部地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总理调研上海车展并会见特斯拉马斯克,承诺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中国展开元首外交,总书记5月5日起访问欧洲三国,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二度访华,中美达成最新五点共识。

政治局会议:乘势而上,靠前发力

事件: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并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内容:4月政治局会议提供了二十届三中全会时间表和议程设置。三中全会主要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政治局会议肯定一季度良好开局,政策基调整体积极,强调“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着眼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确定宏观政策。特别国债有望及早发行,降准降息未来可期。关注地产、化债、产业、民企出海等新提法。地产新思路——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结合地方推行楼市以旧换新,政策转向更大力度去库存。

元首外交: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欧洲三国进行为期六天国事访问

事件: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内容:新华社文章称,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再度访欧。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领导人为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为拓展深化互利合作注入动力。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事件: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内容: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第8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座谈会。习近平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六个坚持”(见图表3),其中提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习近平上海考察: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事件: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

内容: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篇章。考察内容涵盖全面深化改革、西部陆海通道建设、双城经济圈、老旧小区改造、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大力推进城乡融合等。习近平强调,上海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篇章。

李强总理调研上海车展: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事件:4月28日李强总理在2024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

内容:李强总理调研时指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化拓展开放合作,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更好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

要点:1)希望广大车企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推动汽车产业不断提质升级,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2)当前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视同仁对待内外资企业,促进中外车企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更广泛交流合作,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共同发展、互利共赢。3)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更好发挥汽车产业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的带动作用,让更多优质汽车产品进入居民生活。要落实好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多措并举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热情,更大程度释放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

李强总理会见马斯克:特斯拉通过国家数据安全合规要求

事件:4月28日,李强会见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并高度评价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成就。

内容:李强强调,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可以从对方发展中获益。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堪称中美经贸合作的成功范例。李强总理承诺,外资企业是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始终向外资企业敞开。

4月28日马斯克访华当天,特斯拉通过了国家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根据 4 月 28 日中汽协官方发布的关于汽车数据处理 4 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特斯拉的国产 3 和 Y 车型均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成为唯一一家符合合规要求的外资企业。特斯拉也向外证实,目前国内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通过合规要求,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 FSD (FullSelf ,全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取得关键进展。

李强总理贵州调研: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事件:4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贵州调研。

内容:4月24日李强总理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扎实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李强说,要毫不放松抓好各项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扎实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李强强调,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保持帮扶工作力度,把各项政策衔接好、落到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通过扩大本地就业岗位和加强异地就业服务相结合,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达成五点共识

事件: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内容:习近平主席指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大原则,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指引。

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应该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有大国的胸怀和担当。中美两国应该为此作出表率,为世界和平承担责任,为各国发展创造机会,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为世界团结发挥积极作用。在同拜登总统旧金山会晤时,提出了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5根支柱,这是中美关系这座大厦应该有的四梁八柱。中方愿意合作,但合作应该是双向的。中方坚持不结盟,美方也不要搞“小圈子”。双方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不要针对对方,不要反对对方,不要损害对方。

事件:4月2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上海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

内容:2024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上海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双方在全面交换意见基础上形成五点共识。

第一,双方同意继续按照两国元首指引,努力稳定并发展中美关系。双方肯定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意加快落实两国元首在旧金山达成的重要共识。

第二,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接触。继续发挥已经恢复和新建的外交、经济、金融、商务等领域磋商机制作用。继续开展两军交往。进一步推进中美禁毒、气变、人工智能合作。

第三,双方宣布将举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举行新一轮中美亚太事务磋商、中美海洋事务磋商;继续开展中美领事磋商。中美禁毒工作组将举行高官会。美方欢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访美。

第四,双方将采取措施扩大两国人文交流,欢迎对方国家留学生,办好5月在中国西安举行的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

第五,双方就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协商,双方特使加强沟通。

财经部委密集发声:关于特别国债、专项债和财政货币新动向

4月中下旬,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国新办密集召开一系列部委新闻发布会,发改委、财政、人民银行及商务部等详细解读一季度经济、财政、金融运行状况,并对二季度工作进行部署。发改委表示将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财政部表示将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人民银行则回应资金空转、利率汇率等关切。财政部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显示,下一步将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稳增长后续配套细则落地,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落地。五一长假前,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六项政策措施等等。

我们重点关注央行、发改委和财政部的三场发布会。

三场发布会:关于特别国债、专项债和货币政策新方向

4月17日、18日和22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国新办发布会。对市场关注的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增发国债使用情况进行了集中回应,核心信息有三:

一是国债政府债发行方面:下一步将延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尤其是“加快推进实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重大部署”;增发国债,将推动所有增发国债6 月底前开工建设;

二是财政部表示将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各项工作:一是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将结合债券市场需求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科学设计发行品种期限,实现与项目期限的合理匹配。

三是货币政策方面,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也会加快加强五篇大文章顶层设计。

发改委: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事件:4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在2024年4月17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发改委明确了三条重要信息:

其一,地方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已经完成。原文相关措辞为“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目前已推送给财政部并反馈给各地方”。财政部正在对项目融资收益平衡等进行审核,各地也在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其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项目还在前期储备中。原文相关措辞为“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

其三,增发国债的资金落地较快但项目开工节奏偏慢,下一步将推动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原文相关措辞为“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发改委: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3月份以来,发改委建立在线调度机制,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督导。目前,发改委已完成第一批12个省份督导工作,其他省份也开展了自查,年内还将组织开展第二、第三批督导。发改委还将组织召开2024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和督导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整改,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4月23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已联合财政部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筛选工作,共筛选通过专项债券项目约3.8万个、2024年专项债券需求5.9万亿元左右,为今年3.9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坚实项目基础。

财政部:将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

事件:4月22日,国务院举办新闻发布会,财政部介绍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

主要内容:

一、为何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较慢?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一季度发行规模小于往年,一方面是以往年度为应对疫情冲击等特殊因素影响,加大年初发行规模,另一方面也与地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冬春季节施工条件、债券市场利率等因素相关,同时我们也在提高专项债项目质量、加强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体看全年发行规模总体仍然是符合预期的。

1、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工作准备如何?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下一步,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各项工作:一是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将结合债券市场需求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应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科学设计发行品种期限,实现与项目期限的合理匹配。统筹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发行,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切实保障特别国债项目资金需求。二是加强中央和地方资金、存量和增量资金统筹,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整体效能。三是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实际,研究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确保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2、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超八成。截至4月上旬,2024年中央部门预算已全部批复到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8.68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5.1%;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中,具备条件的项目资金已全部下达完毕。

人民银行回答资金空转、物价利率和汇率相关问题

事件:4月18日,国务院举办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和外管局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

一、关于资金空转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但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二、关于汇率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关于物价和利率

华泰证券研究:乘势而上,政治局会议后的政策新思路、新部署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从物价的阶段性看,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总需求在扩大,物价回升是有基础、有条件的。另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到了调整的拐点,旅游出行更加活跃,这些因素也会助推价格回暖。物价总体上有望在低位温和回升,实际利率也会随之变化。回升的幅度、速度和波动性也是需要观察的。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

财政部报告: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

事件:4月24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内容:报告介绍了相关部门完善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包括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功能定位和战略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推动金融国资国企提质增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强化国有金融资产风险防控等五大方面。

1)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功能定位和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研究通过资本补充、利润转增等方式,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适时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持续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和加大供给力度,实施政策性银行业务改革,推动其聚焦主责主业、严控商业性业务,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着力推动中央和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差异化发展,支持中央金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的金融支持;推动地方国有金融企业专注主业、提质增效,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推动海南、四川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落地实施。

2)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国有金融企业党委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实党委领导班子和董事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出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研究修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等部门规章,督促指导地方财政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研究起草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绩效评价办法。理顺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和受托管理机构关系,细化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的责权利。做好市场经营类机构划转工作,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稳妥制定划转方案。

3)推动金融国资国企提质增效。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研究起草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推进保险业等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支持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完善利润分配和资本补充机制,研究优化国有金融企业利润分配、增加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国有金融企业上交收益比例分类分档规则,积极支持国有大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债券,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资本。

4)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推动国有金融企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完善分行业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效益指标长周期考核,引导交易所、市场经营机构树牢服务实体经济理念。推动国有大型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国有商业银行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以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修订出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财政支持创业就业力度。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工作,引导地方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5)强化国有金融资产风险防控。加强国有金融企业风险防控,督促国有金融企业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及防控体系,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完善风险管控制度,重大事项须报送党委会、董事会审议,持续做好风险排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研究起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健全风险源头防控机制,健全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银行非现场监测预警机制,研究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

央行: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事件:4月24日,就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

内容: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中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该负责人表示,1)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但同时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扰动。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但供求关系等因素也会对长期国债收益率带来短期扰动。2)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近期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强,为债券市场平稳运行营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未来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3)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去年硅谷银行因为将大量存款和短期借款用于购买久期较长的美国国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短债长投、期限错配,后随着美联储加息、利率走高,债券资产价格大跌导致银行出现资不抵债和流动性危机。4)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4.26国常会: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

事件:4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等。

内容:会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1)要着眼发展大局,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务必抓出成效。对督查调研发现的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2)要加强跟踪督办,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督查调研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逐条分析研究,在制定出台政策时积极予以吸收。对典型经验做法要适时总结推广。

事件: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自2024年5月6日起正式实施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

内容: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在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实行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2)赴港澳商务签注实行“智能速办”“全国通办”。赴港澳商务签注持有人在港澳地区停留期限由7天延长至14天。3)上海、上海六类人才可以申办赴港澳人才签注(可以申办有效期1至5年的多次赴港澳人才签注),4)延长持赴港澳商务签注人员在港澳停留期限。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5)签发赴澳门1年多次“其他”类签注。6)允许参加“琴澳旅游团”人员多次往返琴澳。(央视)

商务部等: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细则落地

事件: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

内容:商务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细则明确了补贴范围和标准。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本次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体按6:4比例共担,其中,对东部省份按5:5比例分担,对中部省份按6:4比例分担,对西部省份按7:3比例分担。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落实。财政部将根据2024年底各地国三及以下燃油车保有量等情况,预拨70%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启动相关工作。

房地产新思路:统筹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政策,关注钱从哪里来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房地产政策表述出现一些新变化:房地产政策的重心仍聚焦在“保交房”,没有提及“三大工程”,提出了地产需求端化解存量房去库存的新思路——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这是3月22日国常会提出房地产政策两个“进一步”(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后,房地产政策又一大新变化。结合近期郑州、上海、南京等地推出的楼市“以旧换新”政策,楼市去库存新思路背后,我们关注“钱从哪里来”,即去库存相关配套资金及财政货币协调机制安排,预计后续央行相关结构性工具安排有望落地。

结合政治局会议通稿,房地产政策有如下几个重点:1.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2.保交付,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3.坚持因城施策,今年“两会”上,住建部部长倪虹明确表示,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

需求端从4月以来,郑州、南京、上海、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相继出台房地产“以旧换新”政策,模式各异,我们关注两点:1.地方政府主导收储,谁来收房子?收的是谁的房子?从实践中,我们看到郑州南京主要由地方城投主导收购居民手里的二手房;2.钱从哪里来?这两个关键问题将决定以旧换新的推广规模和杠杆效应有多大?

地产需求端,当前政策基调是“城市政府要坚决扛起维护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用好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近期我们也看到了天津、南京、成都等二线城市,限制性政策大幅松绑,下一步上海、上海、上海一线城市楼市政策松绑是重要观测指标,4月30日上海进一步调整了郊区限购政策。

政策转向更大力度去库存,除了需求端地方政府展开以旧换新行动外,供给端要求地方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从供给端入手,要求严格落实对应去化周期的住宅用地供应机制,遏制部分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合理增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合理控制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较长城市的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对于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城市暂停新增宅地出让,去化周期在1836个月的城市土地供应也将遵循“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降低市场去库存压力。

南京、郑州楼市“以旧换新”模式解析

近期地方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目前各地实践主要有三种模式:1)国资平台收购居民二手房,居民获得资金后用于购置指定新房;2)房企与中介合作,优先推介拟换新购房者的旧房;3)给予房地产以旧换新税费优惠、流程性便利。目前看,除郑州今年计划完成1 万套外,其他城市多为百套级别。

几个核心问题:

1)谁来主导?

中介推售模式下,购房者可在开发商处认购并锁定房源,并由委托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以流量倾斜、聚焦推广的方式优先出售旧房,若一定期限内旧房售出则按流程购买新房,若旧房未售出则退还新房认购金。部分地区还联合租赁企业,若在约定期限内未出售旧房,购房者可选择租赁企业对原房屋进行优先租赁。

国资收购(城投)模式下,有房屋置换需求的购房者,确定购买的新楼盘项目并认购房源,专业评估公司对“卖旧”的房屋进行估价,在买卖双方就价格达成一致后,国企平台或开发商直接收购旧房,售房款用于购买指定新房项目。

今年以来,国资平台收购旧房指定新房的模式是住房“以旧换新”的主流。以郑州为例,通过国有保障房运营公司,即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在试点阶段完成“换房”500套,计划全年完成5000套二手住房“卖旧买新、以旧换新”。最大的看点在于城投收购的方式,即由城投收购存量二手房然后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郑州城发集团收购二手住房,将覆盖郑州市内八区,想要换房的群众通过郑州市房源信息共享和发布综合服务平台登记拟出售房源信息。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评估,满足收购条件后,城发集团进行收购,资金闭环操作,加快群众换房速度;城发集团会将收购的二手房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

2)收储,收谁的房子?

不论是中介进行旧房出售还是国资平台直接收购旧房,主要针对的群体是有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在面临二手房去化周期偏长、卖房过程困难等问题时,借助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或间接推动旧房销售。旧房收购后,主要用作保障房、人才房等。

3)置换购买新房,买谁家的新房?

拟购买的房源多为指定房源,即多数城市指定仅可购买旧房收购企业旗下的现房。例如无锡市梁溪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梁溪区内试行商品住宅“以旧换新”活动,可置换新房的选择范围仅限梁溪城发集团旗下的熙悦春秋、玖礼檀樾、锦尚天华、望山樾、云上诗悦等项目。少数情况下居民可以选购其他主体开发的新房,如通过郑州城发安居公司收购二手房并选购新房可以是“郑州市房地产服务平台”上展示的、位于主城区范围内的所有现房。

4)收储的钱从哪里来?

国有平台收购旧房的模式下,若居民仅能选购该国有平台开发的新房,那么居民仅需要补交新旧房价的价差即可。以江苏海安为例,“以旧换新”是指购房业主拿出手上原有成套住宅房屋,与意向购买的商品房开发项目议价,双方协商约定合理价格后,过户给开发商或开发商指定的对象,旧房价值开具等额定向房票,用于支付新房首付款,旧房和新房之间的差额由购房者通过自筹、按揭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支付后,置换成功。若居民可以选购其他主体开发的新房,那么收购旧房所需资金需要国有平台自筹。以郑州城发集团收购“卖旧买新、以旧换新”为例,收购资金主要由国有平台向银行贷款:收购主体和换房群众双方洽谈,签订收购意向协议,收购主体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楼市“以旧换新”资金从哪里来

过去几年,央行前后曾推出过多个结构性工具,以支持保交楼和房企纾困: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800亿元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2024年12月再次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 5000 亿元,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整体上,这些结构性工具使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截至2024年3月末,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余额为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亿元,目前仍在存续中;房企纾困专项贷款余额209亿元,目前已经到期;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余额为20亿元,目前仍存续中。

供给端:库存压力大、去化周期超长城市暂停新增供地

自然资源部明确支持盘活存量土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述通知中指出各地未来新增住宅用地供应量与当下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盘活存量数据密切关联,提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应暂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同时下大力气盘活存量,直至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个月以下;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个月(不含)36个月之间的城市,要按照‘盘活多少、供应多少’的原则,根据本年度内盘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积(包括竣工和收回)动态确定其新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积上限”。

根据中指数据,截至2024年3月,重点50城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出清周期超20个月,其中仅一线城市平均库存出清周期低于18个月,个别二线城市出清周期处于合理水平,即当下市场环境下,多数城市新增住宅用地出让计划均需要结合存量盘活来执行。“各地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盘活存量商品住宅用地数据按季度动态更新”,或表明多地土地供应计划将出现季度调整。

近期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放松一览

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出台放松地产政策。4月22日,南京重启“购房落户”政策,随后于5月1日出台南京都市圈9城公积金互认互贷政策。4月28日,成都出台楼市新政,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至此已有35座城市放松楼市限购政策。

4月30日,天津、上海相继优化调整限购政策,天津明确了京冀户籍居民可享天津户籍居民购房政策,同时取消天津户籍居民在市内六区购买大户型商品房的限购政策。上海在现有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对五环外新增加1套商品住房购买指标。

后续关注上海放松五环外限购政策的实际效果,随着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上海、上海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地产放松政策的实施力度。

资本市场:强监管、新国九条“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

新“国九条”公布后,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阶段。过去半个月有三条清晰的政策主线,一条主线围绕新“国九条”的“1+N”政策体系落地展开:4月19日,公募基金佣金新规、科创16条、对港合作新五条相继公布;4月30日,证监会修订新指引,提高科创板科创属性门槛;沪深交易所密集公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北交所辅导指引出台则意味着北交所拥有了专属的上市辅导规范……

第二条政策主线是围绕新“国九条”,国务院展开了专题学习会;证监会主席吴清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强调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要树立正确的“上市观”,中介机构切实履行好“看门人职责”,公募基金等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证监会系统要“三个过硬”。

第三条政策主线,则是强监管。证监会坚持刀刃向内、靶向监管,强化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禁令,入股禁止期从3年扩至10年,并扩围至直系亲属。

证监会展开专题调研:要树立正确的“上市观”、机构要回归本源、监管要“三个过硬”

事件:4月中下旬,证监会主席吴清带队在上海、杭州、上海等地,围绕落实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主题,开展调研督导。

内容:1)证监会将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沟通,共同落实好新“国九条”提出的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退市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工作要求。

2)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之基,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要树立正确的“上市观”,增强公众公司意识和回报投资者意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运作水平,严格规范信息披露、分红、减持等行为,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3)证监会将持续抓好新“国九条”有关部署和“科创16条”落实落地,深化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做优做强,同时持续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违规占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4)行业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要认真学习贯彻新“国九条”,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回归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看门人”职责,不断提升执业质量,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基金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5)证监会系统要进一步落实“三个过硬”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突出抓好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坚决整治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等问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证监会离职人员入股禁令升级:入股禁止期从3年扩至10年、直系亲属入围

事件:4月26日证监会就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与现行规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2号(下称2号指引)相比,发行监管岗位和会管干部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从三年拉长至十年,离职人员监管范围亦扩大至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

内容:离职人员监管规定包含了2号指引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三方面规定:一是进一步加强重点人员管理。延长发行监管岗位和会管干部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禁止期,从离职后3年拉长至10年。二是扩大离职人员监管范围。将从严审核的范围从离职人员本人扩大至离职人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三是提出更高核查要求。中介机构要对离职人员投资背景、资金来源、价格公平性、清理真实性等做充分核查,证监会对有关工作核查复核。

证监会:科创板提高科创属性门槛 提高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营收等要求

事件:4月30日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科创板提高科创属性门槛,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营收符合增长率等要求提高。

内容:最新修改后的指引适度提高了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旨在引导科创企业更加重视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申报企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1)在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上,指引将“累计在 6000 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 万元以上”;2)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3)将“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 项以上”调整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4)将“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

指引还将第二条第五项“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 项以上”调整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 50 项以上”。

证监会发布北交所辅导指引 :辅导期符合要求可少于3个月 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加大

事件:4月30日,证监会制定并正式推出北交所辅导指引,首次以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形式,对新三板挂牌公司通过“层层递进”路径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监管进行系统规范,进一步对北交所上市发行全链条优化管理。

内容:此前,北交所上市辅导参照沪深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辅导监管规定)执行。北交所辅导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北交所拥有了专属的上市辅导规范,这一规范结合新三板挂牌公司特点,对上市辅导要求进行了系列针对性调整。

相较于辅导监管规定,调整后的北交所辅导指引开出多项便利措施,包括允许同时满足“新三板连续挂牌满12个月”“报告期内董监高、持股5%以上股东、实控人未被监管处罚”的企业,将辅导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挂牌公司过去24个月内接受过现场检查的,辅导监管过程中原则上可不再进驻现场等。

北交所辅导指引也在一些方面强化监管,典型如强化辅导监管与持续监管联动,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重点关注“关键少数”口碑声誉情况。

沪深交易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 等9项业务规则

事件: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包括6项发行上市审核类规则、1项发行承销类规则以及2项持续监管类规则。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均就规则制定修订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内容:沪深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本次修订发布了9项业务规则,包括已公开征求意见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5项主要业务规则,以及4项配套业务细则、指引。答记者问要点:1)引入现金分红不达标实施ST措施。上交所预计不会有大量公司因现金分红不达标被实施ST,以2022年度数据测算沪市涉及公司数量约30家;2)对口碑声誉、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事项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3)强化对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的纪律处分力度,增加规定中介机构组织、指使、配合财务造假等恶劣违规情形的处分依据;将中介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暂不受理文件的期限上限提高至5年,充分落实从严监管要求。将存在累计两次不予受理情形的保荐人申报间隔期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新增现场检查、督导情形下主动撤回情形的申报间隔期为6个月。4)加强重组监管、削减壳资源价值。5)建立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回溯监管机制明确“报备即担责”。

国务院第七次专题学习:扎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

事件:4月22日下午,国务院以“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七次专题学习。

内容:李强指出,要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扎实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1)加快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健全发行、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和上市退市动态平衡。2)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促进上市公司增强回报投资者意识,提升投资价值。3)完善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4)切实强化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李强强调,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经济发展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各有关方面要加强协同联动,综合考量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形成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上海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作讲解。

证监会科创16条:科技企业融资建“绿色通道” 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

事件:4月19日,证监会制定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举措。

要点:建立科技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加强与有关部门政策协同,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健全“绿色通道”机制,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

商务部等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境外机构和其所投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后续关注:关注三中全会、房地产&化债新思路及财政货币政策跟踪

1)关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各项议题官方预热和引导;重点关注7月份之前的历次政治局、中央财经委、深改委会议相关安排;关于改革议题则重点关注财税、金融、科技、土地、户籍、国企、养老等领域重大举措出台。2)持续关注房地产和化债新思路如何落地,地方楼市以旧换新实践模式及中央财政及货币资金配套是重点;关注12个省份地方化债政策边际调整情况。3)政治局定调后,后续宏观及产业政策落地跟踪。财政&货币方面,关注2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点、节奏及发行方式,以及货币政策如何配合(降准降息)。4)短期看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央行的政策反应及应对。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长不及预期;2)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

一是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当前,中国经济回稳向上的势头,仍然受到总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下行等诸多因素拖累。房地产开发商销售端和融资端仍面临较大压力,一些头部民营开发商风险事件不断。二是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后续稳增长政策落地节奏和力度是宏观政策观察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对于房地产、政府债务及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我们关注到房地产和化债思路的新调整,无论保交房还是去库存,资金支持力度是关键因素。三是地缘政治不确定风险。进入二三季度,随着美国总统大选临近,潜在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